正文_第21章臭和尚
于清华浑身无力的用手去推他,费力的问道:“顾枫晚,你……嗯……是带发修行的……和尚吗?”该死,这是她的声音么,怎么听怎么像呻吟啊。
可是,一语出,那清隽挺拔的身影陡然住了。
于清华这话问的震撼啊。她问完之后就后悔了。怎么就能在这种情况下脱口而出的就是一句“你是带发修行的和尚吗”?
可是,问都问了,又不能收回。不能这么糊里糊涂的就从了他,倒不如看他怎么回答。
打定主意,于清华一脸坚定的望着顾枫晚的背影,似是已有一种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”的劲头。
然后,事实上只见顾枫晚就那样停在那里,既没有松开她,也没有说话。
于清华感到一阵挫败,她又憋足了气,喊道:“你到底是不是和尚?”
半响,又是半响。
顾枫晚松开了他,依旧半晌无语。
于清华怒了,他当真是好定力。差点把她的心肝肚肺都一道气出来了。
于清华狠狠的下手推开他,看着他皱眉,又舒展,想走,但是又埋不开脚。
又是半响。
于清华都不知道这是今夜的第几个“半响”只见眼前这位大神眉眼舒展开来,面上又是恢复毫无波澜。
她听到温润如水的嗓音:“我有法号:无尘。”
嘎?
于清华听到自己下巴脱臼的声音。
这句话,是什么意思,那他还亲她,说要惩罚她?
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。一出口就成精辟。
他这句话不就是等同向她宣告:银家是个和尚,而且有是法号的合法和尚,银家叫做无尘。
于清华嘴巴微张,愣神许久。
这时她又听到顾大神开口:“嗯,我应该是个和尚吧。”
这一瞬间,于清华石化了。
雨,越下越大。
于清华觉得自己像是被从水中捞出来的一样,虽然身上有避水的风衣,可风衣毕竟不是万能的,它也会有失去功效的那一天。
现在,于清华就感到雨水正在一丝一丝渗入她的衣服,触及她的肌肤。那是一种刺骨的寒。
而,顾枫晚。不,应该叫无尘大师,他却一脸平静如水,似乎根本不为雨水所动,刚才的事情也像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于清华心下有些不悦,他怎么什么时候都能这般气定神闲?
夜,更深了。
于清华觉得她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,她必须得赶回去,换身干净衣服,再上塌好好睡上一觉,她必须忘掉这荒唐的一切,她是活过一世的人,逢场作戏什么的又不是没见过,不就是亲了一下么,又不会掉一块肉,呵,走吧,明日,可还要赶一天的路呢。
可她却怎么也迈不动脚,再看看无尘大师,也是没有任何反应。
于清华僵持着开口:“那个,你的院门锁上了。”该死,你管他呢?
顾枫晚一动未动。
“我还以为你离开寺院了的,呵。”又是一句废话,混蛋,她干嘛还要问他!
尴尬,十分尴尬。
于清华已经觉得面上有些僵硬,非常丢脸的感觉:“你,不要回去了?”她今天真是丢脸到家了。
又等了半天,顾枫晚都不曾开口。
于清华讪讪地笑:“夜很深了,雨又下得大了,就不多说了,我先回去了。”
“迷路。”
啊?
于清华迟疑的看着顾枫晚。他刚刚开口说话了没错吧?
“三日未曾找我。”
“嗯?”于清华有些疑惑的看着顾枫晚,他面上仍是淡淡。但他,刚刚的确
是说了“三日未曾找我。”
难道,他是怕他再次迷路,所以才会在这里守着?而且,听他的口气,他好像不止在这里守了一天。
不会吧。
于清华用求证的目光注视着顾枫晚:“你是说,你怕我迷路,已经在此等了三个晚上了?”
良久,于清华都开始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些酸涩了,她却突然见那尊大神,十分轻轻的点了点头。动作之小,差点让她以为是出现了幻觉,难么,说折磨他是因为让他连续等了她三天?
心里还是闪过一丝喜悦的,好像他在担心她一样。
能被这么一个不问世事的人惦记,她还真不是一般人呐。
就在于清华正有一丝感动的时候,却突然见到顾枫晚又是抬脚,轻绕过她。步履如风。
怎么,又一声不响的绕过她就走了?于清华感到一丝冷汗。
“顾枫晚,你……”
于清华开口,那人却在没停下来,只是一个劲的往前走去,直至看不见身影。
怪人始终都是怪人,当了佛门俗家弟子又怎样?压根就别指望他能变正常。
于清华嘟囔着转身,跺跺脚朝着与他相反的方向,走去,算了,再也不要管他了。
次日清晨,于清华早早的便起身。因为昨夜一场大雨的洗礼,使得整个寺院都弥漫着清新的气息。
寺院,山门前。
于清华正与住持方丈告别:“连日来清华叨扰了,多谢方丈的款待。”
方丈双目含笑,面容祥和的单手执佛珠道:“阿弥陀佛,公主言重了。公主肯屈尊在本寺,连日来又听得老衲谈经讲法,已是本寺的荣幸。但还请公主记住老衲对您所说的话,切莫忘记。”
于清华忙回礼道:“方丈大师对清华说的每一句话,清华都必将牢记在心,断不敢忘。”
“时候已是不早,清华就不再叨扰了,也该上路了。”
住持方丈微微点了点头:“山路甚远,老衲就不远送了,公主请上车。”
于清华又还了一礼,然后便在冬儿的搀扶下上了马车,她抬手一挥,对车夫道:“走吧。”
于是,车夫驾着马车,鞭子一扬,不一会,于清华一行就已走了甚远。
但由于昨夜一场雨,所以今早山路甚是难行,而且照这样的行程走下去,原本仅是一天的路程也会变长。
所以,赶了大半天,他们才走了一半的路程。
于清华感到耳边传来人群嘈杂声,觉得不对,方才探出头来,问道:“这里是哪里?”
江统领策马从正前方向于清华这边驶了过来,他道:“回公主,这里是玉泉州府。”
于清华微微皱眉:“玉泉州府?怎么到了这了?”
这玉泉州府是京都边界的一座小城,介于普泉寺与京都之间,离京都倒也不远,只是,却并不顺道。
江统领闻言答道:“回公主,因为昨夜下的那场雨,导致山路变得十分难走,照这样算来,就算到了今晚也未必能到达都城,所以,卑职才斗胆作主,改了道,到这最近的玉泉州府来歇息一晚,明早再行赶路。”
于清华闻言眉头才舒展开来,她道:“既如此,那便就进去歇息一晚吧。”
“是,公主。”
江统领想了想又道:“要不要卑职派属下先行去通知一下那玉泉州府的韩大人?”
于清华眉头再次皱起:“通知他干吗?我们直接去驿站,不用管他。”
“是,公主。”
于是,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忘玉泉州府的驿站驶去。
玉泉州府的驿站,于清华已经沐浴完毕。
冬儿从一群侍女的
手中接过菜肴,摆上桌子。
于清华坐到桌子边,冬儿伸手为她布菜。
于清华今日用餐的速度有些快。冬儿见状有些诧异。不由的开口问道:“公主今日是怎的了,用饭的速度如此之快?”
于清华闻言撇了冬儿一眼,方道:“我们现在是在哪?”
冬儿想当然的答道:“玉泉州府呀。”
于清华又道:“我且问你,这玉泉州府里最出名的是什么?”
冬儿偏过头去想了半响,忽然目光一闪,双眼亮晶晶的看于清华坚定的开口说道:“夜市。”
于清华闻言一笑:“知道就好。”
这玉泉州府是一个典型的人稀物丰的富庶之地。在这里来来往往最多的就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贩和外族国人。
而且,这玉泉州府与其他城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,别的城镇都是白天开市,晚上一片死寂。而玉泉州府却是白天人烟熙攘,到了晚上才正式开市。这就是玉泉州府有名的夜市了。
前世于清华从未逛过这玉泉州府的夜市,早有耳闻,是以,今日既然已是机缘巧合的来到了此处,她当然是要去好好逛一逛那传闻中的闹市了。
冬儿听了于清华的话,忙是一脸兴奋道:“那我们都快些,冬儿也好想去见识一番这玉泉州府的夜市。”
于清华闻言嘴角一扬。这丫头,和她一样,孩子心性。
到了夜晚,于清华和冬儿两人只着便衣来到玉泉州府的大街上。
此时已经开市,大街上华灯初上,来往行人商贩络绎不绝,此起彼伏的叫卖声,吆喝声更是不绝于耳。
于清华和冬儿两人此刻就像是头回进城的乡下人一样,一双眼睛充满了好奇。
两人四周乱逛,不时的看看这个,捏捏那个。
于清华带着冬儿逛了半响,两人都是一脸的欣喜,不见疲惫。
冬儿对于清华道:“小姐你看,这里好热闹啊,比京城的大家都还繁华呢。”
于清华闻言轻笑不语。
于清华抬眼忽然发现前方有一处围满了人群,心下一阵好奇。
于清华对冬儿说道:“你看前面那处,围了好多人,我们去看看是做什么的。”
冬儿闻言也向那人群处望去,随即好奇心被勾起,忙拉着于清华:“那我们快些过去看看。”说着,已是拽起于清华就像那处跑去。
“哎,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啦,吴国特有的白耳猕猴,身形小巧,聪慧机灵,还会学人语说话,不管您是买回家当宠物玩耍还是买回去送给太太小姐当礼物,都是上上的选择,哎,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啦,吴国特有的白耳猕猴。”
人还未到跟前,就已听到了叫卖声冬儿拉着于清华硬是挤进了人群。
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的人站在人群中间,手掌之上赫然端坐着一只小小的猕猴。
“哎,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啦,吴国特有的白耳猕猴,身形小巧,聪慧机灵,还会学人语说话,不管您是买回家当宠物玩耍还是买回去送给太太小姐当礼物,都是上上的选择,哎,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啦,吴国特有的白耳猕猴。”
于清华的目光在那一瞬间突然定格。她只觉得脑海中白光一闪,就是一片空白。
冬儿见状欣喜地叫道:“小姐你快看,好可爱的小猴子。”
于清华闻言轻轻的“嗯”了一声。
但她的思绪却早已飘远,她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处前世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:“清华你看,这是我今日在金屏山上猎到的白耳猕猴,你看看,可不可爱?”
“这小东西的后腿被我射伤了,不过所幸没伤到要害,清华你来为它包扎好不好?”
(本章完)